茼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237|回复: 55

对攻壳机动队多方位的探讨和随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8 12: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S.A.C2,你喜欢哪一集?[/B]

SAC2似乎是以合田一人与难民纠纷为剧情主线了,但是其中心思想表达什么,我觉得现在还很难定论,毕竟至少还有2/3没有看到。

不知道大家比较喜欢那一集,其实这个问题也有点恶,因为SAC的剧情基本是连贯的。不过我比较喜欢SAC2的“饱食的我”,呵呵。

[B]看似轻松插曲的塔奇克马[/B]

唯一让Production I.G意外的就是塔奇克马了,估计I.G当初并没有意识到塔奇克马会如此受到欢迎。

我记得我看SAC前几集时,总觉得插入塔奇克马这个角色很怪异,甚至与SAC严肃的主题有些相悖,当时以为是小日本一贯的调侃动画作风。不过看到后来,尤其是塔奇克马被解散的那一集时,才发现自己对塔奇克马有很深的“感情”。(就是那集一开始塔奇克马就在唱一首卖牛的民谣)

其实塔奇克马这个角色并不是调侃和轻松的一个小插曲,我觉得塔奇克马出现的意义在于:拥有智慧和感情的高等动物-人类,却丧失了人性中与之俱来的“天真”、“对他人的信任感”与“表达感情的真实”,造成这一切的是人类的社会属性所致。反而是我们所贬斥的机器AI,却反映了我们内心的渴望-爱、信任与真实。

AC2里看到塔奇克马的重新出场,我想肯定是广大观众强烈要求所致。能够再次看到塔奇克马那“可爱”和“幼稚”的跑来跑去,真是一件舒心的事情,是严肃氛围下稍微喘息。

[B]麦田守望者[/B]

麦田守望者是一本书,并不是S.A.C杜撰的。下面是该书的大致内容:
面对丑恶和真实,霍尔顿最终将成为一个成熟的男人。
小说以第一人称诉说了17岁的高中生霍尔顿的孤独寂寞,以及对性的渴望,抨击了成人的虚伪。
《麦田守望者》的主题是成长。霍尔顿的出走,时间虽然十分短暂,但就是那几天,使他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蜕变。他走进了社会的大门,当这个天使洞察了一切之后,他就再也不是天使了。

麦田在这里是一种诗化的象征,守望麦田是一个优美的举动。然而守望最终是难以维持的,“一个不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的男子的标志使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这是《麦田守望者》中的一段话。霍尔顿最终将成为一个成熟的男子,面对丑恶,面对真实。


SAC引用这本书来表达笑脸男人对真相和真实的执着追求,以及在追求过程中种种复杂、矛盾、反复、徘徊、犹豫的感觉,用麦田守望者这本书来做陪衬,真是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出I.G工作组深厚的文化知识功底。(说句实话,看过麦田守望者这本书的人,确实是不多呀)


[B]天堂还是地狱-攻壳[/B]

就像攻壳机动队第1集的片头引言字幕所说的一样,人类的思想意识与科技时代的前进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思想困扰并不会随同科技的成熟与普及而消失,一个无法与先进相匹配的主流思想的社会,无论科技如何发达,也永远不会真正进入科技所能描绘的时代。

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已经能够模拟出真实的3D世界,即使是娱乐的游戏也能够达到近似电影般真实的画面。人类的航天技术已经可以远及数个星球去探索,人类所拥有的生物技术,足以制造出Clone生物,我们甚至可以改变生物的种性与特征......。

但是,我们的意识呢?科技发达的美国,12楼的上面是14楼,因为13是个不吉利的数字;与时俱进的中国人,很多人仍然在自己的本命年系上红绳以求避祸;更加荒谬的是,理应信奉爱因斯坦的科研人员居然会去相信法轮功以求功德圆满!!!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数字时代所发生的事情,诸如此类的人类劣根性简直罄竹难书,不胜枚举。难道怀揣这样意识的人类也能够进入科技的天堂吗???不!!!,这样根性的人类不会上天堂,反而将下地狱,而且这个地狱正是我们所期望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一个充满鲜花和掌声的地狱,一个只为满足私欲和贪欲的物欲横流的地狱,一个用科技之剑相互搏斗的阿修罗地狱。

有人早就说过: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所以攻壳正是要讨论这一点,我们的心理?我们的意识?我们的科技和我们的时代。为什么说攻壳的思想很深邃,就是因为攻壳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就本质问题进行讨论,而不是泛泛而谈。

攻壳不是就某一个点去阐述人类面临的未来问题,而是从社会、科学、人文、伦理、心理等多个方面去纵深,这也是我非常佩服Production I.G的地方,因为一旦把握不好节奏,很容易变成大杂烩,落入缺乏主线的混乱和莫名其妙的思想跳跃。相反,攻壳制作人员非常巧妙的将众多希望探索的主题通过一个笑脸男人事情来一一铺开,难道这不是一种成熟和伟大的表现吗???

[B]对立-黑客帝国.VS.SAC[/B]

虽然欧美诞生了很多优秀的科幻电影和动画,但是在思想深度和广度方面基本上都是泛泛而谈之辈。总体来说,欧美导演和编剧在思想的造诣上确实不如日本导演和编剧。举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著名科幻电影:黑客帝国。

黑客帝国对S.A.C主题的抄袭确实是无可争议的,甚至连黑客中第一个特技镜头都完全模仿SAC,不过黑客在特技方面确实有一套。

黑客帝国的题材几乎与攻壳如出一辙,但是导演兄弟俩却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提升特技效果和提高票房收入上,电影本身的思想确实非常令我失望!除了第一集还有一些肤浅的探讨之外,第二集和第三集基本上只是为了保证票房而已,已经看不到任何思想的光辉。而且,欧美的电影动辄就是科技与人类的对立,反而是攻壳比较的实际和现实,科技与人类永远不会对立,反而是一种相互的渗透和互动。

如此肤浅的电影,我后悔我当初花60元去看黑客帝国电影。而同时,被采访的黑客帝国导演还不知羞耻的谈论他所谓的哲学观点,呵呵。黑客帝国尚且如此,更加不用说诸如终结者3之类的思想垃圾了(当然,电影本身的娱乐性还是一流的)

正是因为小日本的“拥挤”和“变态”反而造就了能够从光明中看到黑暗的本领,这是欧美国家所不具备的天生基础。唯一能更加深邃的看到本质的国家,不是欧美,也不是小日本,而是我们的祖先-古中国人,可惜的是,现代中国已经完全丧失了这种特性和本领。

[B]挖掘下去-SAC[/B]

如果我们仔细体会攻壳的话,会发现:攻壳与很多电影不同。大多数科幻电影是将导演、编剧所希望表达的未来告诉你,告诉你如果xxx,我们就会xxx,比如黑客帝国中机器与人的对立与互动等等,他们在阐述一个他们所想象和认同的事实。

但是攻壳则不同,攻壳更倾向于提出问题,而攻壳本身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些问题,而是将问题留给大家去延伸和思考。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正是因为提出问题而不直接回答问题,所以攻壳的框框和限制是相对较少的。

攻壳实际并不针对主流意识与科技本身进行讨论,而是就更加本质的问题进行探索:
1、个体及个体差异的本质
2、个体意识与个体行为的关系
3、个体与整体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4、意识与本体的相互依附

这些问题,无论是所谓的后现代时期,还是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都需要面对的。所以攻壳的话题是人类永远的话题,也是永远难以完全解套的、被大自然所捆缚的绳索,片面的说就是:灵与肉。

而这些问题恐怕不是科技和哲学所能完全解释的,虽然我们的哲学家总是不断尝试去理解和挖掘其中的深意。

[B]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还是本意的伏笔?-SAC的新闻发布会[/B]

我下载了SAC的第27集,呵呵,第27集不是SAC本身,而是SAC当年在日本的新闻发布宣传电影。

我上面已经谈论了很多SAC给我们的启示和SAC的深刻内涵。但是新闻发布会上,导演却很少谈及这些东西,反而叙述了一段未来警察的生活、心理和社会。

???难道我们发掘出来的都是我们自己的意会而不是I.G的本意吗?

攻壳所需要探索的一些问题,似乎并不都是科幻的范畴。Production I.G.也许并没有想象到我们的程度,也许就是另外一部《红楼梦》,曹先生自己可能只是写了一部“万恶旧社会的残酷生存史”,并没有引申、影射很多其他方面的本意,也许都是我们这些肆意揣测的后人所张冠李戴上去的。

不过这并没有任何关系,耶稣早年只是希望在犹太教(记忆中似乎是犹太教)中作一些宗教内部的改革,仍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不过群众的呼声将他推到革命的边缘,以至于基督教的产生,甚至到十字军的东征,不知道耶稣本人九泉之下作何感想。

即使他死不瞑目也不影响大家去膜拜上帝,因为我们需要这些精神指引,无论这是否是始作俑者的本意。同样,即使Production I.G.没有任何深意,我们仍然可以心情愉快的去讨论本体、个体的未来,一句话:管他的呢,只要我们如此认为不就一切OK?

所谓以讹传讹大抵就是如此吧,呵呵。

无论最后的答案会是哪者,攻壳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空,让我们这些fans在这片天空下去展望未来的世界,通过这片天空我们可以看到人、人性与科技。仅此,我已经很心满意足了。

[B]世纪末的预言?-SAC的社会[/B]

不认为攻壳的话题是科幻范畴,当然即使这样认为也不错。我个人认为,攻壳的世界已经离我们很近了,近在咫尺。如果以为要到公元3000年,人类才会进入肉体数字化的时代,那么似乎过于悲观了。

雷登大学,最著名的自动化领域大学之一,他们早在N年前就已经创造了自称比猫聪明的AI机器。

按照雷登大学教授的说法,至多50年就足够了,AI就能够超越人类的智力,也就是我们这一代人还活着的时候:2050年。说到雷登大学,我昨天看探索节目,忽然看到雷登大学上电视了,而且一个教授正在讨论人类进化到肉体数字和肉体机械的问题,呵呵,看来雷登大学快要变成终结者的大本营了。

机器与人的谜底就会揭晓了,是毁灭还是生存,是相互融合还是排斥,是进化之路还是新人类物种的开始,一切都需要我们屏息以待,也许大家还有46年的发帖子看论坛的时间,呵呵,也许在我们70岁的时候,只能黄泉路上见了,呵呵。

无论如何,将2050年的事情作为未来的科幻似乎有点牵强,就像将数字家电作为科幻题材一样,虽然现在的家电还不能一体化,但是已经是指日可待了。

95年左右发表的SAC,其中描述的论坛、网络等等,都已经被今天的科技所一一证实,这真是一个可怕的准确预言,难道I.G真的有一个能够预见未来的魔法球吗?

希望大家能够更加认真的看待攻壳的问题,用电影的一句话就是:这不是演习!!!
发表于 2004-9-26 00: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1。《麦田守望者》并不是高深的文学著作,看过他的人很多。其中很多又看了SAC。
2。SAC晚于matrix,matrix的电影是一场革命,说其参考了ghost in the shell还情有可原,说抄袭sac,就太可笑了。
3。“早在N年前就已经创造了自称比猫聪明的AI机器…至多50年就足够了,AI就能够超越人类的智力,也就是我们这一代人还活着的时候”。攻壳主要讨论的不是人造的AI(塔其科马),而是自生的AI(类puppet,类11人)。要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攻壳世界的临近,也是电子脑技术的发达,那是电子科学与生物工程的结合的未来发展。和楼主的AI完全不搭界。

自己发挥一通之后天马行同远离了主题,却还头头是道,振振有词呼起了口号。

欲评,但觉可笑二字足已。
匿名  发表于 2004-9-26 19:20:32

攻壳机动队太喜欢引用!!

我看到gig14集。。。。到目前的感觉是“这部动画太强,强得不像动画,更不像电影”
不过,有种感觉就是制作组太喜欢“引用”那些什么名句(我都全没听过),引用几句很好,但有时好像在卖弄文学底。。。感觉怪怪。
innocence更过分,整部像在教导名句。。。寒死。可能就是制作组的功底太好,所以攻壳机动队很多人看不懂造成粉丝太少。
不过,高深内涵的咚咚通常粉丝都很少。。。。。
匿名  发表于 2004-9-26 19:39:56
最初由 NCFN 发表
[B]1。《麦田守望者》并不是高深的文学著作,看过他的人很多。其中很多又看了SAC。
2。SAC晚于matrix,matrix的电影是一场革命,说其参考了ghost in the shell还情有可原,说抄袭sac,就太可笑了。
3。“早在N年前就已经创造了自称比猫聪明的AI机器…至多50年就足够了,AI就能够超越人类的智力,也就是我们这一代人还活着的时候”。攻壳主要讨论的不是人造的AI(塔其科马),而是自生的AI(类puppet,类11人)。要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攻壳世界的临近,也是电子脑技术的发达,那是电子科学与生物工程的结合的未来发展。和楼主的AI完全不搭界。

自己发挥一通之后天马行同远离了主题,却还头头是道,振振有词呼起了口号。

欲评,但觉可笑二字足已。 [/B]


matrix哪年推出?老大~~
我记得导演兄弟也说过他们看过sac
说他人可笑前想想自己可笑吗?
发表于 2004-9-27 11: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2楼说的是参考95年的剧场版,不是TV版。
发表于 2004-9-27 18: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xyz 发表
[B]matrix哪年推出?老大~~
我记得导演兄弟也说过他们看过sac
说他人可笑前想想自己可笑吗? [/B]

matrix被楼主说得一文不值,我表示深切的遗憾~还有,你没有搞懂漫画版、剧场版、tv版的时间顺序。sac第一季26集于02年才上映,剧场版95年就上映,显然,龌错兄弟参考的是押金授的ghost in the shell,请注意!
 楼主| 发表于 2004-9-27 19: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ghost 发表
[B]matrix被楼主说得一文不值,我表示深切的遗憾~还有,你没有搞懂漫画版、剧场版、tv版的时间顺序。sac第一季26集于02年才上映,剧场版95年就上映,显然,龌错兄弟参考的是押金授的ghost in the shell,请注意! [/B]



Matrix3集我都看过,特技、大场面的背后还遗留有多少值得回味的深意???第一集还可,但是第二、第三集确实是一代不如一代。

其实Matrix的主题是完全可以深深挖掘下去的,有人也许会说,思想太深,可能曲高和寡。我以为不然,就Matrix电影中的很多专业术语,非IT专业的人可能都会或多或少的觉得迷惑,比如什么叫端口???恐怕在座的人没有几个能够说清楚。

Matrix完全是一个商业化的电影,导演兄弟也将他们的精力太多的放在特技效果上去了,所以一提起S.A.C,大家都会想到较深的内涵,而一提起Matrix,所有人都会想起电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技,这就是制作态度的区别。

Ghost In the Shell = 1995
TV版本随后跟上,只是在2002年发布而已。制作日期则应早于Matrix。


所以,Matrix是抄袭Ghost in the shell,也就是攻壳,只是我笔误成S.A.C,这大家应该心理明白我在说什么的。现在经常用SAC来代表攻壳思想,所以难免笔误,呵呵。


《麦田》确实不是什么高深的文学作品,相反,如果是名著,反而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就好像,如果中国的电影中引用一下论语之类的,是很常见的。

国内看过麦田的人确实不算多数,因为即不是世界名著,又不是诗歌散文的杰作。
发表于 2004-10-1 18: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minehe 发表
[B]Matrix3集我都看过,特技、大场面的背后还遗留有多少值得回味的深意???第一集还可,但是第二、第三集确实是一代不如一代。

其实Matrix的主题是完全可以深深挖掘下去的,有人也许会说,思想太深,可能曲高和寡。我以为不然,就Matrix电影中的很多专业术语,非IT专业的人可能都会或多或少的觉得迷惑,比如什么叫端口???恐怕在座的人没有几个能够说清楚。

Matrix完全是一个商业化的电影,导演兄弟也将他们的精力太多的放在特技效果上去了,所以一提起S.A.C,大家都会想到较深的内涵,而一提起Matrix,所有人都会想起电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技,这就是制作态度的区别。

Ghost In the Shell = 1995
TV版本随后跟上,只是在2002年发布而已。制作日期则应早于Matrix。


所以,Matrix是抄袭Ghost in the shell,也就是攻壳,只是我笔误成S.A.C,这大家应该心理明白我在说什么的。现在经常用SAC来代表攻壳思想,所以难免笔误,呵呵。


《麦田》确实不是什么高深的文学作品,相反,如果是名著,反而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就好像,如果中国的电影中引用一下论语之类的,是很常见的。

国内看过麦田的人确实不算多数,因为即不是世界名著,又不是诗歌散文的杰作。 [/B]


还有appleseed的影响。。也很重要。。更早的咚咚!!
原来二楼时看到sac这个字眼就说迟过matrix。。。。唉。。。我也没注意。。。但我一看楼主的贴就想到95的电影对matrix和类似电影的影响。。。
用虾脑拉。。。日本本土播放的tv影响不会强过全世界卖的Moive-----有美国版的dvd。。。很早就有了
发表于 2004-10-1 19: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TV版本随后跟上,只是在2002年发布而已。制作日期则应早于Matrix。"
楼主这句话好强
发表于 2004-10-1 21: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minehe 发表
[B]我以为不然,就Matrix电影中的很多专业术语,非IT专业的人可能都会或多或少的觉得迷惑,比如什么叫端口???恐怕在座的人没有几个能够说清楚。

Matrix完全是一个商业化的电影,导演兄弟也将他们的精力太多的放在特技效果上去了,所以一提起S.A.C,大家都会想到较深的内涵,而一提起Matrix,所有人都会想起电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技,这就是制作态度的区别。[/B]


大家?
你代表大家么?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人就不懂得端口?你所代表的大家也太狭隘了吧?

animatrix看过吗?其讲述的第二次复兴的内容与GITS代表的思想完全没有可比性,如果硬要比,也丝毫不逊色

要说深刻的内涵SAC还比不上GITS的电影版1,要说设定,也比不上漫画,其优点根本不是在内涵上见分晓



最初由 minehe 发表
Ghost In the Shell = 1995
TV版本随后跟上,只是在2002年发布而已。制作日期则应早于Matrix。[/B]


你是真傻还是怎么着?

行不行阿你?不要硬挺阿兄弟



最初由 minehe 发表

所以,Matrix是抄袭Ghost in the shell,也就是攻壳,只是我笔误成S.A.C,这大家应该心理明白我在说什么的。现在经常用SAC来代表攻壳思想,所以难免笔误,呵呵。。[/B]


你实在是高估了观看者的智商了,白纸黑字,也不是谐音,什么叫“只是我笔误成S.A.C,这大家应该心理明白我在说什么的”?"现在经常用SAC来代表攻壳思想"?谁?谁用SAC代表共攻壳?士郎正宗?

写错了就是写错了,这么写,丢人不?

来这里的人不至于连SAC GITS都分不清。想以专业评论的语气来写,至少也要虚心严谨一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茼蒿

GMT+8, 2024-4-24 06:26 PM , Processed in 0.036704 second(s), 10 queries , eAccelerator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