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27|回复: 5

什麼是OTAKU?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3 13: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麼是御宅族OTAKU?(一)

作者:靜雲
轉載自:相聲瓦社  2004/2/28

跟馮老師聊天,聊本次在日本玩具展的收穫.
而聊到近年來日漸風行的手工人物模型製作時,我腦中突然晃過一個字眼--{OTAKU}
當然,對動漫有接觸的朋友們或多或少都知道這個日文名詞
但對這個名詞後面隱藏的惡意與非議.恐怕不深入探討還真的不清楚
參考了幾篇由熟識的香港.新加坡網友提供的評論文章
發現OTAKU的產生,實在是現代社會人文的一大危機

什麼叫做OTAKU?
所謂者,漢字寫作御宅,多半指極度狂熱的ACG(動畫.漫畫.電玩遊戲之英文單字字首)迷,對於ACG的相關知識可說無所不知.而且鑽研很深,常有獨特之見,但外間則視他們為一群除了ACG之外就什麼都不管,也什麼都不會的人,最悲哀的是,外間的偏見有很大部份的確是事實.

事實上根據靜雲的了解,御宅族原本是單指一群動畫製作者
這群人成天啥事不幹,只是一個勁兒的窩在製作室裡畫畫,並且長時間與外界隔絕
只單方面接受資訊(只看電視報紙).靠著主觀意識思考(順我者生逆我者亡)
除了買東西吃跟上廁所之外從來不跨出家門.而且多半不善與人交際
而他們的動畫作品,則通稱為{御宅動畫}

在進入正式議題之前,先跟大家敘述一下日本動畫的發展史
直到目前為止,仍未見到有人能清楚將日本動畫分出世代.
就像能把少女漫畫史那樣畫分為第一二三代那樣的畫分出各個世代.
故日本動畫史相對而言便顯得較複雜,常常搞得有心的研究者一個頭兩個大。

我們在此姑且大膽地把整個動畫史分為三個時代:
第一代.由1963年1月2日的手塚治虫{原子小金鋼}開始到79年的<機動戰士鋼彈>為止.至於之前的東映動畫則算是"史前時代"
這個時代的特色是大部份動畫製作都是出自三大動畫社:東映、治虫製作公司和龍之子製作公司,除了迪士尼之外對動畫可說一無所知,不論在技術還是意念都還是動畫製作的黎明期.

第二代.則是由1982的{褔星小子}到1989年的{亞基拉}.這是日本動畫的高速成長期.膠片動畫技術突飛猛進.而動畫製作人亦開始將自己的個人風格放入改編作品上.
這時期的動畫人有不少是看第一代動畫長大,本來是唸其他科目但投身動畫製作事業,大量明星級動畫人出現也是此時期的特色,可說是日本動畫界的高峰期.

第三代.由95年的{EVA}開始直到現在,這時期的電腦動畫技術開始普及,動畫拍攝手法由傳統形式開始加入如實驗電影般的技巧,喜歡將大量以往經典動畫作品橋段加入故事中是此時期的一大特色.製作人大部份都是七八十年代的超級動畫迷.即所謂的OTAKU.所以第三代動畫即為御宅動畫時代.
至於在各時期之間當然也有動畫作品,但這些時間內的動畫作品水準普遍來說質素遠不及時期中的作品,就算有好作品也是零零星星的,可說是動畫的低潮期.

而最為人廣知的御宅動畫製作公司,就是製作出{EVA}的GAINAX
這家公司可說是御宅族動畫的始祖.成立於八十年代末
創辦者之一岡田斗司夫就是公認的OTAKU之王,而公司成員也多是御宅族,因此其作品充滿御宅風可說是順理成章,先是第一套作品{王立宇宙軍}.故事中的宇宙軍不理周圍的目光.一心一意的以上宇宙為目標,事實上則暗喻他們自己這群御宅族不理別人的的目光和閒言閒語.一心製作屬於他們的作品.
至於第二個作品{OTAKU的錄影帶}更可以說是一部直接用動畫他們這群御宅的生態的"生態紀錄片"

到了{飛越顛峰}則開始大玩特玩七八十年代動漫畫以至特攝的橋段,開創了所謂{御宅動畫風格}.而且由於是OVA作品.所以玩得特別狠(汗)
到了{冒險少女娜汀亞(中譯:海底兩萬里)}雖然以世界名作包裝,而且也沒{飛越顛峰}般那麼露骨,但骨子裡仍是一大堆漫畫加特攝作品橋段的集合體.
至於經典作{新世紀EVAGALION}更加入了實驗式映像及處理技巧包裝.御宅動畫風格至此完全成形.

由於{EVA}驚人的成功(?).因此這類御宅動畫風便開始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首推{機動戰艦大和美女},同時結合了{機動戰士鋼彈}{超時空要塞MACROSS}{宇宙戰艦大和號}{Getter ROBOT}等經典名作(我的媽呀....)再加上一大堆美女以及蘿莉少女,就像暴風一樣捲席動畫迷的心,既然紅得發紫,製作公司自然大賺其錢....
其後的{魔法少女莎沙美(天地無用外一章)}也是非常有名的"御宅+蘿莉"動畫例子。
本來{天地無用}已有相當的御宅風格.但仍有節制,到了{魔法少女莎沙美}則放手大玩特玩八十年代的"魔法少女"系列.加上大量的蘿莉味和{天地無用}的超級爆笑,真是不紅也難= =|||||

上面老是蘿莉蘿莉的,究竟蘿莉是什麼玩意?
蘿莉者,就是英文LOLI的中文音譯,起源自一本美國小說{Lolita}.
內容是說一個大學教授愛上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大導演史丹力˙寇比力克曾改篇成經典電影{Lolita},數年前亦有人重拍,但水準當然不比寇比力克的強.
由於這作品是說一個大男人愛上一個小女孩,所以重此有這類癖好的人就被冠以"Lolicon"(蘿莉控)之名.而帶有這種特質的角色亦被稱為"Lolita"或"Loli".也就是蘿莉.
到底怎樣才算得上是蘿莉角色,通常慣有的特點是:外表年齡不可大過十五歲.要非常非常可愛,令人有一種想去保護.愛惜之心,身體未發育或者輕度發育,而且不能年少老成,即是所謂的"老妖精".而目標對象主要是男性而非女性。
雖然蘿莉古已有之,但在九五年之前日本動畫界基本上是不存在真正的蘿莉角色,如魔法少女系列所針對的對象是女生,而且亦不算柔弱.
<Dr.Slump/IQ博士/機器娃娃怪博士>中的阿拉蕾從來不是蘿莉,就算是{天地無用}中的莎沙美雖然有所有蘿莉條件,但在故事中她的定位只是阿重霞的妹妹,不但戲份不多,而且製作群也沒去強調其蘿莉特性

至於在動畫界第一個正式的蘿莉角色是{新世紀EVAGALION}中的女主角(?)的綾波零,
雖然製作群和導演庵野秀明並沒有刻意將綾波塑造成蘿莉角色(因為之前動畫界跟本就沒有正式的蘿莉),但綾波卻完全符合上面所提的"蘿莉條件",隨著綾波的魅力征服無數少男的心,蘿莉在動畫界正式出現.
因此,稱綾波零是"蘿莉教組"實不為過

由於"綾波熱",蘿莉熱潮開始捲席動漫遊戲界,大量蘿莉角色如雨後春筍一樣湧出.
其中最有名又最受歡迎的是筆者和友人戲稱的"蘿莉四天皇"
即{機動戰艦大和美女}的琉璃、{魔法少女莎沙美}的莎沙美.{Card Captor Sakura}中的木之本櫻.和電玩遊戲<To Heart>中的瑪路琪.
只要隨便跑到任何一個同人誌發表會(comic market,簡稱comike).再隨便翻一本同人誌都是有這四位小女孩的份,再加上教袓綾波零.說她們主導了近五年動畫界的主流商業市場絕不為過.
  
既然有前人在商業上取得驚人的成功.後人為了在肥大的市場分一杯羹自然大量制作出同類角色.其中的典型就是{Digi Charat}.原本只是一間公司畫出來作宣傳公仔,但因為蘿莉熱而改編成動畫作品.
更有甚者是原本不是蘿莉的也被拖出來改頭換面成為"蘿莉教"中的一份子,最出名的例子就是{機器娃娃怪博士}的阿拉蕾,在鳥山明原作裡頭阿拉蕾除了身材是蘿莉之外其他無一合格,但製作公司為了趕此熱潮而將阿拉蕾改頭換面推出{新Dr.Slump},在這作品入面阿拉蕾被完全蘿莉化,可愛得完全不像是以往的那個阿拉蕾,至於上文提到的莎沙美也是另一個經典例子.
    
有關御宅動畫的兩大特色.先談御宅風,筆者以為御宅動畫的最大問題是欠缺發展獨創性的野心,他們喜歡加入大量舊作品的元素,但換一個角度來說,他們是不管如何都無法跳出前人的影子.
以劇場版{EVA}為例,就算拍得再震撼,但始終擺脫不了富野由悠季的經典作品{巨人神兵}的影子,向過去的大師致敬是一回事,但一味只看前人就永遠創造不了自己的風格.
另一個問題是御宅動畫人他們無疑對於ACG有非常驚人的了解,簡直就是動漫畫的百科全書,但當他們離開這個世界就變得一無所知,使作品往往只限制於過往的範疇,沒有新元素就沒有突破.
舉個例子.{Cowboy Bebop},其實這作品也算半套御宅動畫,但引用的不是日本動漫或者持攝作品的橋段,而是由香港電影以至歐美電影的影像和處理手法!
再加上各式各樣的音樂元素-爵士.藍調.森巴.重金屬以至古典和歌劇,使整套作品由影像到音樂帶著與別不同的格調,在內行的動畫迷,電影迷甚至音樂迷之間做成極大好評.
使作品層次脫離一眾動畫而自成一家,這是一個注入ACG以外元素入作品的成功特例.

至於"蘿莉教"的問題很簡單,差不多每套作品都要加個蘿莉角色,甚至整套作品都是蘿莉向的,結果就是角色變得單調起來,以往女角百花齊放的現像不復,"kawaii!"(可愛)主導市場和動畫人的心,沒有變化就自然單調.
最明顯的是以往就算有小女孩角色也不等於是蘿莉,但現在只要是小女孩就差不多一定是蘿莉,無一倖免= =|||||

可能是筆者老古董,也可能是懷舊心理作祟,總覺得第三代動畫在量是比不上第第二代動畫,特別是第二代人材輩出,相比起來近五年的新一代動畫人來來去去都是那兩三個名字,實在很孤寂.

或者我們該把希望放在下一代身上?

(未完待續)
(本文部分內容轉載.修改自{閒談OTAKU的動畫世代}一文,原作者是香港動漫資深評論家傑特.事實上我想探討的不是這些,但為了說明方便,在徵得傑特同意後把文章譯為普通話(原為廣東話)貼上來,讓不了解日本動畫的朋友也能加入討論,至於靜雲真正想說的,則等明天得空就貼上來)
 楼主| 发表于 2004-9-13 13: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什麼是御宅族OTAKU?(二)

作者:靜雲
轉載自:相聲瓦社  2004/2/29

在日本御宅族的勢力可謂非常驚人,當今日本的第一線漫動畫人十個有七個都是御宅族,
例如九十年代的代表動畫公司GAINAX的創立者之一岡田斗司夫就是公認的御宅族之王(OTAKING),而公司的成員亦是以御宅族組成,而漫畫界近日大紅大紫的赤松健和藤澤亨也是一非常典型的御宅族.
雖然不至於"佔領"當今日本ACG界,但其影響力之驚人卻絕對不能忽視.

雖然御宅族在日本的勢力和影響力相當驚人,但在日本OTAKU這個單字卻是禁忌.
日本人一聽到御宅就會臉色大變,雞飛狗跳的跑開,恐怕連洪水猛獸都沒那麼可怕。
就算是御宅族之間,除了極少數已公認為御宅族的人(如岡田斗司夫)之外大家都盡可能避免以御宅之名互相稱呼,搞得御宅族像是什麼秘密結社的社員又或者邪教門徒一樣.

大部份人(包括岡田斗司夫在內)都認為御宅族名聲會這麼差是因為89年在日本發生的宮崎事件(註),但原因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真要深究,宮崎事件只不過是日本社會對御宅族的排斥行為的一個藉口.
真正問題在於日本的民族性:單一價值觀.群體排他性和勝者正確論.
這三種日本人出名的民族劣根性正是使御宅族惡名遠播,不見天日的元兇.

由於這篇文章不是八股式的大學論文,所以不會引經據典寫一大堆你不懂筆者也不懂的數字和資料來引證一些論點,而是從漫動畫本身,甚至是一些日本電視劇集常見的內容來去作例.

單一價值觀--非黑即白的的世界
雖說日本國內也有極少數民族,但本質而言日本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同樣地,日本亦是一個單一價值觀的國家,也就是說,極大部份日本人的想法和思考模式都是大同小異.
以足球漫畫{足球小將翼}為例,差不多故事中所有足球員的踢球哲學都是大同小異的,也就是沒有一套對等的哲學(即兩個哲學都對,而不是非黑即白)是和翼他們相信的哲學共同存在
,那就是單一價值觀的好例子.
或許有人會說:每個人都是單一價值觀的吧,怎麼可能會有一個人擁有兩套價值觀?

沒錯,除了精神分裂者和愛國業者之外,一般人的確只有一種價值觀,
但日本人的不同在於他們不承認有另外的價值觀存在.
不妨看看外國,美國不但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而且各種各樣價值觀的人都有.
由早年的Bebop樂手到達達主義到嬉皮,甚至現在仍然在歐美活躍著.騎著哈雷機車四處跑的地獄天使等,他們雖然不被社會大眾認同,但社會卻不會排斥他們,讓他們有生存的空間,原因是美國{雖不認同,但要容忍}的的立國原則和相對而言較為廣闊的容忍度(當然任何事也有例外,這裡所指的是一般性而言),就算不認同對方的價值觀,但卻要容忍對方的價值觀,並保護對方有不同價值觀的自由。
所以雖然美國史上曾爆發無數的種族問題(種族問題基本上和價值問題密不可分,但這是另一個論題,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但最後都是少數的族類得勝而不是大眾消滅少數,而民主的基本正是如此:不單維護大多數的利益,也要保障少數人的權利.
不好,離題了(汗)
總而言之,就是日本人沒有容忍和自已不同的價值觀的氣量.
在這裡,單一價值觀是指:除了自已所信的觀值觀之外不容其他價值觀存在,即使這種價值觀對他們完全沒影響。
而御宅族正是擁有和一般日本人完全不同的價值觀的小眾。
日本人完全無法理解.也不打算理解這群人為何會對一些小孩子玩意(別以為日本是ACG大國,國民就會以較正面的態度看待這些所謂的"次文化",其實大部份日本人仍視ACG為給小孩的玩意,登不了大雅之堂)會如此著迷並大加研究,並對這群小數族群加以敵視.
而從單一價值觀引申到群體排他性,表面看來這兩種東西好像風馬牛不相及,但實際上這兩種價值觀是息息相關的.

群體排他性--非友即敵的心態
至於群體排他性則一向是日本人的名產,公認為群體性極重的日本人,小至學生社團,大至公司部門,差不多每個日本人都得有一個地方讓他們立足,為這個地方而努力,而同一組織中的人必需有著同一理念和同一價值觀,而日本人認為這樣才叫做{團結},才算得上是{同伴}.
我們再看看漫畫,差不多九成漫畫的主角身邊都有一群同伴,這些同伴可能個性各異,但他們卻有著同一理念.同一價值觀,而不同理念的人是不可能當同伴的.
群體說過了,那排他又是怎麼一回事?
在上段談過有關單一價值觀,而那就是排他性之源。
再次引{足球小將翼}為例,在故事中除了主角們所信奉的踢足球理念之外就沒有其他對等的理念,而所有擁有共同踢球理念的朋友就算是不同國家但一定會是朋友,這種以主角大空翼的足球理念為中心的"虛擬組織",其成員不但在球場外必成好友而且在球場內亦踢得非常"君子",沒有為勝利鬥個你死我亡的情況出現。
但不在這個"虛擬組織"內的人呢?他們先是看不起翼所信奉的理念,再而挑戰,最後不是敗得慘兮兮的就是給翼"感化"(但實際上仍是必需打敗對手才能感化,那就是說:勝者的理論就是正確的,有關勝者正確論下文會詳論),加入這個組織,從來沒有一個角色是有著和翼不同的理念(更別說是相反了)而可以由始至終都和翼保持一個對等的關係,因為翼是主角,接受他的理念就等於附屬於他,哪可以和翼平起平坐?
{足球小將翼}的例子可以說明日本人那種群體排外論的特質:自已和信奉的理念不一定是自已認為是正確的理念,很可能是某個大人物所信奉的理念,但人云亦云.訴諸權威地認為正確,對於別人不認為正確又或者認同其他的理念就視之為敵,一就是"感化"讓對方相信自已的理念,不然就趕盡殺絕.(如果有看過{20世紀少年}的朋友應該現在就能明白,爲什麼[朋友]能夠如此輕易便滲透入各階層,甚至影響整個日本)

談到這裡各位就可以理解到御宅族為何會在日本飽受迫害的原因了吧?
GAINAX的名作{OTAKU的錄影帶}其中一幕是主角的上司晚上帶著女人花天酒地,但身為主角的御宅族卻坐在電影院前通霄等看{超時空要塞}劇場版.
主角的上司對主角做的事冷嘲熱諷,因為他認為下班後除了花天酒地之外其他一切都是不對的,但他沒興趣去感化,也沒本事消滅,所以只好以冷嘲熱諷來攻擊.
最要命的是由於御宅們是小眾,沒有反擊的能力,但加害者卻以為他們佔有優勢不是因為人多勢眾而是因為擁有真理,而對方不敵是因為他們是錯,而這就是勝者正確論.

勝者正確論--顛黑倒白的歪理
其實有唸過歷史的朋友對於日本人這種勝者正確論應該相當清楚,二次大戰日軍侵略亞洲,其中一項理論是:日本人是亞洲最優秀的民族,理所當然的成為亞洲的主宰,而亞洲各國打不過日本是因為他們是三等民族,日本人的勝利不是因為船堅炮利,而是因為日本人團結而優秀.
在珍珠港襲擊之前甚至有不少日本人以為美國不足為懼是因為美國國民沒日本人團結,而日本人是天皇之子民.怎麼可能會敗給個人主義的番邦美國?
到了戰後,由於日本是完全的敗給美國,所以對於美國有一種崇拜情結(即崇洋媚外)認為美國一切都是好的,正確的,日本一切都是差的.不對的.
在這種崇美情意結之下日本完全接納美國文化,對於美國政府亦當然不可能說個"不"字.
反觀,對亞洲各國日本一直都不承認敗給他們,以日本那種勝者正確論的邏輯解釋:日本打贏他們那就是日本是正確的,為何正確的要聽錯誤的人所發出的要求?(是故這些傢伙甚至竄改課本,完全否認曾犯下南京大屠殺之惡行)
其實這種想法非常荒謬,信念正確與否豈能以力量的形式來決定?
借{神劍闖江湖}中緋村劍心的說法就是:
{假如你(明神彌彥)認為勝利者就是正確,那豈不是和志志雄一樣?我們(劍心對志志雄)勝利並不是因為我們正確,只不過是因為時代選擇了我們.}
而銀英傳的楊威利就說得更直接:
{沒有比把才能、技術及人格完全混為一談更傻的事了.把勝利的原因完全歸功於道德的優越,簡直就是可笑到家了}
簡言之,就是勝利和擁有真理與否、道德高下完全無關.
再用一個有趣的例子:在{福星小子}中龍之介和弁天決定誰較有女人味,但方法卻是打一場架,誰打贏誰就有女人味,聽起來很可笑吧?女人味和打架厲害有什麼關係?但細想,這不就是勝者正確論的變種嗎?
由一國之表現引申到社會之間的問題,御宅族人少力弱,各自為戰,加上沒有危機意識和社會意識極為不足,根本不是掌握傳媒公器的衛道人士的對手,衛道人士以為御宅族不敵是因為真理在他們手中,特別是宮崎事件給了這些人一個最強武器,攻擊.中傷更加肆無忌憚,而一向沒有自主性思考.愛跟風的大眾受到傳媒影響也自然以為御宅族是一群陰暗的,反社會的.極危險的族群。

惡評一旦建立,要日本人改變心目中御宅族的不良形像就比登天更難,而西方傳媒(如Newsweek)在受到日本傳媒的影響下作出了對御宅極差的理解和評論,日本傳媒反過來利用這些評論來攻擊御宅族,使御宅族更不見天日了.
雖然岡田斗司夫等人努力去改變一般人心目中的惡劣形像,但就連御宅自已都給傳媒攻勢下認同(或者說是屈服比較正確)御宅的負面形像,那又怎能去改變石頭似的日本人成見?
就算是海外也有不少人認同日本一般人心目中的御宅形像,如香港的御宅界雖然清楚御宅所代表的意思,亦不怕對外自稱御宅,但對一般大眾和一般ACG迷來說,御宅被"解釋"成ACG迷的同義詞,其無知的程度.思考力之不足和判斷力之低下實在令人失笑.

雖然御宅的名字已成為一個極為負面的代號,但這不等於御宅就從此消失,如開始時所說,
御宅們已經靜悄悄的入侵當今青年文化界的核心,而御宅文化便成為新一代ACG界的一個重要流派,雖然他們仍各自為戰,但御宅文化已經成為日本九十年代的重心文化,這是任何人都輕易可見的.

{只要不叫御宅就沒問題了吧?}
大概御宅族們認為只要不叫御宅那傳媒就會不管他們,他們仍繼續大幹御宅族的事,看起來非常自欺欺人,但事實上日本就正因為"OTAKU"這個字眼不再出現而認為社會已大獲主勝.
這算是所謂的"雙贏"局面嗎?

(註)所謂{宮崎事件}是指1988年8月至12月之間,日本崎玉縣連續發生三起女童分屍案,而1989年6月在東京再發生一宗女童分屍案,於7月逮捕兇手宮崎勤,警方在搜查兇手的住所時發現許多動漫畫相關資料,以及大量描寫性變態與性虐待的漫畫.同人色情影帶和色情同人誌,及他誘拐女童拍下的變態錄影帶.
而兇手亦坦坦承殺害四名女童並將其分屍,並吃屍體飲人血,還把殘屍拍進影帶中.....
後經精神鑑定,證實宮崎勤手分裂性多重人格的傾向.
本案在當時可謂震撼全日本,所有媒體都藉這事件大作文章,1997年東京地院宣判宮崎死刑,但現仍上訴中.
   
宮崎事件件事對御宅最直接的影響是:
1.由於在宮崎勤家中搜出許多動漫畫相關資料和大量色情同人誌、同人影帶和變態色情漫畫等,所以媒體便將御宅和宮崎事件拉在一起,將御宅族打成為一群反社會的危險人物.
2.日本政府利用這次機會向ACG界大肆攻擊,演變成日後以『有害圖書運動』為代表的一連串的日本政府整肅.打壓ACG界的行動.
3.這一連串以"維護社會善良風氣"為名,打壓.統一ACG界為實的行動,使由1990年開始日本ACG界進入長達五年的冰河期,直到1995年<EVA>播放後才漸漸復興.

(未完待續)
(在本篇中,敘述的是御宅族較正面,也較不為人知的一面,但事實上靜雲認為御宅族現象向各方面階層蔓延實在是社會人文一大隱憂,在下一篇文章當中,正式進入我們的探討議題)
 楼主| 发表于 2004-9-13 13: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麼是御宅族OTAKU?(三)

作者:靜雲
轉載自:相聲瓦社  2004/3/19

這兩年,日本動畫界掀起了一陣以電腦、人工智慧及網路虛擬世界為主題的風潮。
從【數碼寶貝】到【駭客時空】等,乃至於本週在ANIMAX頻道映畢的【攻殼機動隊】TV版,甚至於連CLAMP的蘿莉大作【Chobits】也間接性地與此一主題脈合。
姑且不論觀眾的評價,此一風潮正意味著日本動畫界亟欲阻止「御宅動畫」成為主流,有越來越多具備高度人文素養的動畫家投入市場。
其急先鋒首推漫畫家士郎正宗的【攻殼機動隊】,其核心觀念造就了轟動全球的駭客任務三部曲,而士郎正宗亦為駭客任務立體動畫特集的監製之一。

電腦的發達造就了虛擬世界與經驗,網路讓我們以為找到了新的世界。
而逐漸被程式化的生活是先進的代名詞。當然,至少目前為止,這些都還只是螢幕上的光影。
但或許有那麼一天,在漸漸模糊的虛像與真實之間,我們終於盲目(覺醒)了。

之所以會在前兩篇文章中,靜雲引用傑特所列舉的許多動畫作品。
除了就作品本身剖析御宅族的特性外,也讓看的人深入思考自己與御宅族的差異。
是不是在不經意之間,我們就被溫柔灌輸了呢?
從善惡一元論、排他性、獨善性、主感意識的價值觀……等等。
非常諷刺的,科技與傳媒的發達,反而扼殺了人類的思覺感知能力。
等到開始察覺到時,所於留下來的只有無力與頹廢感。

有看過【新世紀福音戰士】與【男女蹺蹺板】這兩部動畫作品應該都記得導演庵野秀明那為人稱道(詬病)的不連續定格、色彩單調的無意義畫面,不明所以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是後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
但對於稍具觀察和思考能力的觀眾而言,很容易從這樣的影像中發現御宅族負面的心理狀態。
對事物感受性貧乏、排他性高、孤僻、情緒不穩定及具有自我人格迷失的危險性(人格分裂),大多數人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將這些潛意識訊息照單全收,久而久之勢必產生不良影響。
換句話說,【御宅觀眾】的誕生,有一半以上原因在此。

我們把焦點從動畫轉到其他方面,會發現在我們身邊,各類型的御宅族還真不少。
這是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具有御宅族的特性,只是明顯與否。
舉個實例,瓦舍與各劇團力主「走進劇場看戲」,而御宅觀眾卻只願意盯著VCD,聽那可以一再重複的掌聲與笑聲,只要手上有遙控器,要聽幾次『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都行,但那全是虛像。
馮老師主張不出影音專輯是正確的,只有到現場看戲,感受每一秒鐘演員與觀眾的互動,才算是真正的看戲。
只盯著電視機裡名為【相聲瓦舍】的虛像就能滿足的人,絕對無法真正了解馮翊綱、宋少卿與黃士偉的真性情,更別說去理解『表演』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人只會相信他想相信的事情,此乃人之常情。
因此在虛擬世界裡的事實,對御宅族而言有可能是等同、甚至超越現實而存在著。
當記憶、身體、感知、慾望都可以在虛擬世界得到確定的同時,「自我」是否也僅只是程式的一部分?
虛擬與真實的無解的確會令人陷入妄想,兩者皆是為了證明「存在」的事實,卻不可能取代彼此,如同正負電荷一般,兩者相反卻相互吸引而結合。

我們的存在是從「有」而漸漸趨向於「無」(即死亡),而虛擬的世界卻由電腦程式的「無」,趨向自覺存在的「有」。
在駭客任務中,主角之所以能夠覺醒成為救世主,便是因為完全經歷與理解由「有」至「無」,後又由「無」至「有」的極細微變化,那是一種更高階的存在。
這樣的變化實際上相當危險,因為絕大多數的人絲毫沒有心理準備便一腳踏進了虛擬世界,姑且不論是面對動畫或是網路,是二次元或是3D立體的畫面,如果沒有『湯匙不存在』的自覺,必然會身陷其中而難以自拔。

再舉個例子,在網路遊戲中的虛擬寶物與貨幣受現實世界的法令保護,甚至有人甘心用真鈔換取虛擬貨幣或物品,這便是自覺不足的實際案例。

隨著時代進步,御宅現象有向各年齡層蔓延的趨勢,儘管對社會群體無甚大害,但從各方角度審視,此一現象實為人文社會一大隱憂。
因為扭曲的價值觀與心理,非常容易衍生出各種犯罪與社會問題。

駭客任務中,所有的人類實際上都只是沉睡在製造槽裡的肉塊。
這隱喻著什麼?
 楼主| 发表于 2004-9-13 13: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嗯....せんせいのお時間 這部動畫中,渡部 這角色是個典型的オタク(Otaku)....之前33解釋過了,
最近剛好在相聲瓦社的站上翻到這篇文(真沒想到會在那裡翻到...),
趁機惡補下動漫的一些知識...XDXD

呃.....好長的文^^0.......有耐心和興趣的看看.......
发表于 2004-9-15 16: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このスレ内容は作者の名前に似合わない過激すぎ。。。こーゆーのは正直言え読む甲斐が全然ない。。。
 楼主| 发表于 2004-9-15 18: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森川 发表
[B]このスレ内容は作者の名前に似合わない過激すぎ。。。こーゆーのは正直言え見る甲斐が全然ない。。。 [/B]


eh...you know what I'm going to say..................>"<.......^^0
so...............

啊~~~翻譯啦、翻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茼蒿

GMT+8, 2024-4-26 09:08 AM , Processed in 0.025429 second(s), 13 queries , eAccelerator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